被传要开展人形机器人业务,股票涨停!赛力斯紧急回应
原标题:被传要开展人形机器人业务,股票涨停!赛力斯紧急回应
导读:
当李清照林黛玉这些古人活在现代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情形社交平台上一些古人博主的出现满足了我们对古人穿越的想象也塑造出一个更加立体饱满的古人形象在博主的月日股机器人板块爆发机器人拓斯...
当李清照、林黛玉这些古人活在现代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情形?社交平台上,一些古人博主的出现满足了我们对古人“穿越”的想象,也塑造出一个更加立体饱满的古人形象。在博主的
11月4日,A股机器人板块爆发,机器人、拓斯达、横河精密等20%涨停,昊志机电、丰立智能、江苏北人等涨超10%。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布局机器人领域传闻影响,新能源车企赛力斯(601127.SH)今日盘初涨停,报125.32元/股,市值飙升至1892亿元,创历史新高。
11月4日晚,赛力斯公共关系部微博声明表示,没有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有关人形机器人方面的合作。将持续锚定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主赛道,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和研发。
机器人板块爆发拉动赛力斯涨停
后者紧急声明
赛力斯涨停受到机器人概念影响。多家券商发现,近期赛力斯发布了大量机器人相关岗位招聘,包括机器人集成助理工程师、具身智能嵌入式开发岗位等。
同时早前有传闻称,赛力斯将在2024年11月21日举办“2024人形机器人专题技术论坛”。
针对“人形机器人技术论坛”的组织情况,赛力斯已对媒体回应称,从未计划召开相关会议,相关会议材料不实。赛力斯董秘申薇亦通过微信朋友圈表示,“没有论坛,也没有任何供应商。”
关于机器人业务的更多细节信息,南都·湾财社记者11月4日向赛力斯方面求证。当晚,赛力斯集团公共关系部于微博发表声明。
声明显示,赛力斯没有计划召开“人形机器人技术论坛”等会议,网上流传的相关截图信息亦不实;赛力斯没有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有关人形机器人方面的合作;作为技术科技型汽车企业,公司将持续锚定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主赛道,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和研发。
此前国泰君安发布研报认为,赛力斯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将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对华为来说,更多的厂商加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将有助于其芯片销售以及生态系统的建立;对车企来说,小鹏、小米已经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产品,车企尤其是具备智驾技术的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具备相对较好的产业基础,未来也会是车企新的增长点;产业链上的零部件厂商也乐于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总部所在的重庆市近期发文推进机器人行业发展。据重庆日报,日前,重庆市 发布《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将创建一批“机器人+”应用场景,重点发展一批中高端机器人。《计划》显示,重庆将完善政策支持,优化整合产业、科技等配套政策,强化政银企合作,建立重点机器人企业和重大场景应用项目推介,引导商业 、投资基金向“机器人+”应用领域倾斜,精准对接机器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融资需求。
多车企已入局人形机器人
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不是稀奇事。2022年8月,小米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CyberOne(铁大)。
去年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自研的人形机器人 PX5首次亮相,第二代PX5将于2024年11月7日科技日亮相。
今年 4 月,广汽集团宣布,正结合智能制造、汽车后市场服务、智慧生活等领域,与全球头部企业携手,探索人形机器的应用场景。
特斯拉正在开发一款名为Optimus(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 一代Optimus已于10月11日“We, Robot”发布会亮相。特斯拉预计将在2025年开始“ 生产”擎天柱机器人,未来可能会有数千个擎天柱机器人在特斯拉工作。
北汽、上汽、比亚迪等车企则通过投资入局机器人赛道。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机器人业务不仅彰显了车企的科技属性,而且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创新,为车企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张翔强调,车企在机器人领域的表现尤为出色。他们不仅发展出了技术水平高的机器人产品,而且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利用机器人进行市场营销,车企能够吸引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从而有效增加品牌的传播力度和知名度。
在谈到车企在机器人领域的优势时,张翔提到,车企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汇聚了众多不同专业的工程师。车企的资金实力雄厚,拥有众多合作伙伴,生产制造能力强劲,并且掌握着丰富的资源。这些优势为车企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国泰君安表示,持续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中国具备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基础,未来有望充分享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的产业红利。“组装一个人形机器人整机目前在国内已经不是件难事,全球已经有140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中国有70家,超过了一半。壁垒是人形机器人可以真的落地到场景里变成生产力,不仅涉及到AI、硬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还涉及到人才、产业链的重构。”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