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芯片技术原理与应用解析
原标题:宠物芯片技术原理与应用解析
导读:
宠物芯片技术基于无源射频识别和微功耗集成技术实现其核心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四部分一结构设计物理构成芯片为米粒大小的微型圆柱体约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封装通过注射器植入宠物皮下通常位于颈...
宠物芯片技术基于无源射频识别(RFID)和微功耗集成技术实现,其核心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四部分:
一、结构设计
物理构成
芯片为米粒大小的微型圆柱体(约12mm×2mm),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封装,通过注射器植入宠物皮下(通常位于颈部或肩胛区域)。
无源特性
芯片无需内置电池,依靠扫描仪发出的低频电波(125-134.2kHz)产生感应电流供电,实现数据交互。
二、数据存储与识别
编码规则
存储全球唯一15位数字识别码(符合ISO 11784/11785国际标准),包含代码、厂商代码和序列号。
信息关联
识别码与云端数据库绑定,可查询宠物主人联系方式、疫苗接种记录、电子病历等扩展信息。
三、工作流程
扫描触发
专用阅读器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约134.2kHz),激活芯片内的电感线圈。
数据回传
芯片通过反向散射调制技术,将存储的识别码以无线电波形式返回给阅读器,传输距离通常为10-1cm。
四、技术规范与限制
国际兼容性:主流采用ISO 11784/11785标准芯片,确保跨国使用时的通用性。
功能边界:仅支持身份识别,不具备GPS定位或主动发射信号能力。
该技术通过生物电流供电和射频耦合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已成为宠物身份管理的核心基础设施,在40余个/地区应用于犬只户籍管理和出入境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