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对话香港大学教授席宁:当前的仿人形机器人不是产品,而是实验室里的原型试验机|钛媒体AGI

对话香港大学教授席宁:当前的仿人形机器人不是产品,而是实验室里的原型试验机|钛媒体AGI原标题:对话香港大学教授席宁:当前的仿人形机器人不是产品,而是实验室里的原型试验机|钛媒体AGI

导读:

作为央视知名主持人撒贝宁当下在圈内影响力超高逐渐在综艺圈发展的他现在一举一动都被外界所关注着显然和明星待遇一样走到哪里都能碰到粉丝月日撒贝宁全家合体同框外出逛街被偶遇一家六口幸...

作为央视知名主持人,撒贝宁当下在圈内影响力超高,逐渐在综艺圈发展的他,现在一举一动都被外界所关注着,显然和明星待遇一样,走到哪里都能碰到粉丝。7月25日,撒贝宁全家合体同框外出逛街被偶遇,一家六口幸福满溢,外籍岳父母罕见露面,温馨一幕被路人拍到。

香港大学工业及制造系统机器人与自动化首席教授、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 席宁

“仿人(人形)机器人有很多,但那些东西只是一些prototype(原型机),你不能说是产品,因为有特定功能、特定市场需求、可以卖的才能叫产品,但现在仿人机器人还没有到产品那一步,现在只是一些研发和试验结果,对于企业来说它不是产品,大家买这种机器人到底做应用,还是研究开发,或者是 实际需求、代替人去做一些事情,这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一定程度上,他只是试验原型设备。”

近日,香港大学讲座教授、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对钛媒体App表示,当前的仿人形机器人并非产品,而是一款实验设备,当前的技术远远达不到替代人类实际应用需求的程度。

席宁强调,工业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过程中需要 三个关键技术问题——编程、校正、传感,这些关键问题仍在攻关阶段。相比工业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并没有 这三个问题,而是让这三个关键问题更加突出了,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更具挑战。

据悉,今年66岁的席宁,是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Fellow,世界著名机器人学者,现任香港大学工业及制造系统系担任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座教授、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获得了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学位、美国密苏里州圣 斯华盛顿大学系统科学与数学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MSU)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对话香港大学教授席宁:当前的仿人形机器人不是产品,而是实验室里的原型试验机|钛媒体AGI

近30年来,席宁一直“站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相关学术研究的全球前沿”,而席宁被更多人所关注到的契机是其遭遇到美国的所谓“中国行动计划”。2018年2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然逮捕席宁,罪名是涉嫌欺诈,后获保释,其被控于2011年至2016年的5年内,以虚假账单方式向MSU及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报销了超过40万美元的旅游和其他开支,并将所得的金钱主要偿还巨额的信用卡欠款,而且密歇根州立大学还指控席宁违反该校的政策,接受了香港城市大学的第二个终身职位。席宁当时否认其在申请联邦拨款时,故意隐瞒任何与外国合作机构有关的研究、资助或薪酬这一说法。

所谓“中国行动计划”,是美国司法部在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提出的一项政策,从2018年一直持续到2022年。该政策号称要 那些向中国不当转移知识和资金的在美科研人员,据统计,美国司法部目前公布了超过27起相关案件细节。

2019年7月,密歇根州大溪城地方 就此案进行8天审讯后,陪审团未能就“将席宁送交联邦 受审”达成一致,美国联邦助理检察官据此结果提出动议驳回对席宁的 ,认为“ 无法合理预期这些证据会在重审阶段产生有意义的改变,或重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席宁被判无罪,美国永久撤销对席宁的欺诈指控。

中美关系已蔓延到更严格的 、教育和文化政策中,科学家们都受到更严格的 。今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等37个实体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实体清单”当中,意味着很多涉及单位的学者很难再前往美国进行学术交流。

对于学术交流“逆全球化”话题,席宁向钛媒体App坦言,现在地缘 对行业有一些负面作用,但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作为机器人行业的研发人员,我们(中国人)要把这件事做好,做到走在世界前列,这样的话无论环境怎么恶劣、怎么发展,我们都无所畏惧。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中国有很大的应用场景优势,而且人才、资金、 支持都是中国的优势。

“这些优势集中起来,所以最近10年中国机器人技术都得到了很大发展。跟海外企业相比,中国机器人技术从原来的追赶的,到现在能达到类似水平,在某些方面我们还领先了。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更快抓住技术发展机遇。”席宁表示。

事实上,在席宁看来,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并不成熟,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无法完全 机器人技术在空间、时间和互动关系,只是 了“逻辑关系”罢了,所以机器人需要引入反馈,实现对环境感知能力等,打造机器人感知闭环能力,从而形成真正的智能机器人设备。

“智能不仅是一种逻辑关系,同时要对环境对自身进行感知。所以机器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除了有大模型以外,还要有感知能力,要感知它自己和感知环境,这是‘具身智能’的重要性。机器人达到智能为何一定要具身,因为要设身处地,反馈环境、反馈自己,没有反馈就不可能有智能。”席宁表示,感知是智能机器人的重要因素,简单的大模型无法完成机器人的工作任务。

席宁解释,工业机器人里有三个关键技术问题是要克服的, 了这三个问题才能把工业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一是编程问题。编程 的是机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即人如何让机器人去做一些事情,将人的技术传给机器人,而这需要通过编程技术来 。二是校正问题。它 的是机器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如机器人到了工厂的生产线,在柔性灵活生产的需求下,产品不断变化,机器人技术如何适应变化,真正帮助工厂提升效率,一旦跟不上就可能阻碍生产效率。三是机器人与多种传感器的融合,从而真正达到具身智能的效果。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身智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科研人员、产业界人员都在朝具身智能方向努力,但距离真正期望的效果还有一段距离。

“不论是对机器人安全性的要求,还是任务复杂性的需求,工业机器人智能化面临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在人形机器人这里就更加突出了。”席宁指出,首先在编程问题上,工业机器人再复杂,还是有专人在给它编程,但如果是在家庭环境中,传统的编程方法不能使用,这就必须开发新的编程方法。 机器人与工作环境的关系,家庭环境复杂且多变,机器人是经常移动的,如何建立机器人与复杂环境的关系,就需要做好校正的问题。与传感器的集成更具有挑战,家庭中已经有各种传感器满足各种需求,机器人如何与传感器融合集成,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由此可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没有 的关键技术问题,到人形机器人这里难度变得更大,人形机器人要走的路可能更远。

谈到未来5-10年机器人走向应用落地,席宁表示,人形机器人的主要挑战在于将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实际应用。他强调,机器人与火车、汽车等传统机器不同,它们是连接物理世界、信息技术世界(数据世界)和人类世界的“三元世界”的关键接口。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处理数据并做出决策,然后将智能化决策通过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物理世界,提 率。机器人是实现“三元世界”交互的重要桥梁,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席宁强调,机器人代表了“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很多技术的未来。AI 是一个全新的技术,能够推动机器人的发展,这两个结合必然给技术、给人类生活、给企业带来很多发展机遇。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