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一_二把手同时缺席,华为“二进宫”依然谜团重重?
原标题:广汽一_二把手同时缺席,华为“二进宫”依然谜团重重?
导读:
最近花杨幂正在拍摄新剧生万物相关路透也引发了热议该剧是一部农村题材大戏也是杨幂的转型之作备受关注由于杨幂今年上半年三部作品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差评杨幂能否翻身成功似乎就看这部戏月日...
85花杨幂正在拍摄新剧《生万物》,相关路透也引发了热议。该剧是一部农村题材大戏,也是杨幂的转型之作,备受关注。由于杨幂今年上半年三部作品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差评,杨幂能否翻身成功,似乎就看这部戏。
9月25日,广汽官宣了与华为的合作。
这一次是传祺与华为的联合创“新”计划,核心是广汽的智电科技i-GTEC 2.0加上华为的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
这一次合作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还挺重的,毕竟广汽之前就与华为合作过。两者不欢而散后,广汽还专门提过,华为没法议价,当时给了华为沉重一击,只是影响力没有上汽的“灵魂论”那么深远而已。
这一次重新“请回”华为,怎么看都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然而现实情况是,广汽一把手曾庆洪并没有出席相关的活动,当天他去参 广汽埃安的试驾。二把手冯兴亚同样没有出现,去了世界500强的会议。
广汽与华为的这次合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真的像消费者期待得那么重磅吗?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未能转正的AH8,影响仍在?
同为珠三角企业,华为与广汽算是“老熟人”了,两者的合作开始也 早。2017年,两者就签订了智能网联汽车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又进一步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可以说在2022年之前,两者都处于“蜜月期”。
2021年,广汽透露与华为联合研发了一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代号是AH8,预计在2023年量产。当时的说法是广汽拿出GEP 3.0底盘 ,华为拿出CCA ,不光是AH8,后续两者要合作一系列的车。
这个也很好理解,在广汽的自主序列中,埃安一直走在科技最前列,本身就是以前的广汽新能源部门分出来的。既然埃安要造C级SUV,要冲高,华为也有现成的资源,两者合作是水到渠成。
但很快状况出现了,两者的合作并不顺利。广汽埃安的副总经理更是直接吐槽,华为作为大牌供应商要价太高,而且不受控。
个人觉得后者才是重点,毕竟价格这个东西在合作初期就已经敲定了,广汽不大可能合作一年多之后才发觉。更大的可能,还是华为作为供应商不受控,与广汽的体系格格不入。
再后来就是“冷处理”了,两者的合作应该是2022年就结束了。到了2023年3月,广汽集团董事会才同意“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研发变成自主开发。
目前这款车换到了昊铂旗下,前阵子谍照已经曝光了,依然是聚焦了广汽 的科技,预计会在明年推出。至于究竟做到了什么水平,就要等接下来看了。
虽然与华为的合作子公司从埃安变成了传祺,但我想说的是,之前广汽吐槽的一些问题仍在。比如要价高,在当前高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下,变成“给华为打工”几乎不可避免;比如“不受控”,华为的强势是出了名的,也很难有质的改变。
(2)华为“二进宫”,广汽要什么?
问题仍然在,广汽的一、二把手也都没有出席,可以看作这次的合作更多还是试水,这也是由广汽和华为的现状决定的。
对于华为来说,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去年华为把智选车业务升级成了鸿蒙智行,如今已经有四个合作伙伴,分别是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
今年我们已经看到,华为的流量分流明显。后面几个界的表现,明显没有问界好。华为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包括智界甚至举办了两次上市发布会,收效甚微。
除了这几个“亲儿子”外,华为还将车BU部门 了出来,目前长安已经注资,华为与长安的阿维塔和深蓝都有合作。华为还与东风牵上了线,与猛士和岚图有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很难有当初做AH8的精力了。因此与传祺的合作,个人觉得不会太深入。
至于广汽的态度,就更加暧昧了。一方面可能有 层面的压力,东风、长安两家央企都入局了,广汽也不想“落后”;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一种尝试,2021年的时候,华为在汽车行业内还名声不显。如今虽然依然是褒贬参半,但华为确实是做出了一些实绩的,起码问界的销量一直排在新势力前列。
或许广汽也想尝试一下,带上华为的名头后,究竟对于新车有多大的加成。此番更多是试水,如果合作的效果好,后续再进一步升级。
(3)势均力敌才会是 解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舒适的关系是棋逢对手,个人觉得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如此。如果关系完全是失衡的,那合作也必定无法长久。
目前华为的几种合作模式,确实让车企感到难受。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双方要从合作中得到什么。华为有三种合作模式,分别是零部件供应模式、 方案模式、智选车模式,但细究一下就会发现,其中都有“坑”。
首先是零部件供应模式,这个 理解,你在卖东西,我看得上,买定离手。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智能汽车买的是什么?到底是算力芯片,还是背后的算法,还是后续的OTA更新。如果只是买硬件,那华为比得上高通、英伟达吗?别人是专门造芯片的企业。
如果硬件、软件一起买,服务也打包,那就变成华为HI模式了。之前有媒体透露,华为HI模式的系统价格大约在8万起步。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但表现肯定接近这个水平。在当前这么卷的市场条件下,极氪7X这种带激光雷达,几乎是“满配”的中型纯电SUV,价格是22.99万。倘若换成采用华为HI模式的车型,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个价格。
对于车企来说,华为把钱赚走了,把名声赚走了(宣传的都是华为的技术)。自己承担着最多的工作,包括从定义,到生产制造,到服务,而且很大概率是亏损,这是主机厂难以接受的。除非车企急需借华为的名头打响名声,要不然这种合作模式是很难长久的。
这个时候就要进入第三种模式了,那就是智选车,也就是鸿蒙智行模式。华为来定义车,华为提供全套的智能化技术,甚至电机、激光雷达、音响都提供了,在华为的商场售卖,车企主要负责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
这种模式车企确实是轻松了,但存在感也没有了。卖得再多、再好,跟自己的关系也微乎其微。哪一天华为“撤走”了,基本就什么也不剩下了。比如华为停止与问界合作,大家能想象消费者跑去赛力斯的门店买车吗?
这相当于把品牌命运完全交到了华为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下不说“议价”了,车企连说不的权力都没有。对于广汽这样的企业来说,如果全盘参与到鸿蒙智行模式,那都不是简单的利害关系了,甚至可以说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现在这种局面,华为难受,合作伙伴也难受。以享界为例,几乎全场都是华为在“带飞”,余承东声嘶力竭,最后效果也并不算好。智界奇瑞的参与感也很弱,原因很简单呀,奇瑞能从中得到的回报太少了。
华为觉得自己是在“与世界为敌”,其实本不用如此的。个人觉得,在权责方面做一些调整,让合作伙伴有更多的利益,不仅仅是金钱上,还包括话语权、品牌上。两者通力合作,才能做到更好。
写在最后
华为曾经说自己要做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原因倒也简单,主机厂大投入、高营收、低利润率的经营模式,确实不太适合华为这种科技企业。华为的研发投入极高,有着庞大的工程师分红体系,这意味着它必须追求高利润。
但在整个汽车行业薄利的情况下,零部件模式走不通,HI模式主机厂盈利压力大,鸿蒙智行模式则将主机厂完全边缘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主流车企只会是试探,很难全身心投入。反过来也影响了华为智能系统的销量。而没有足够的量支撑,华为又需要进一步增加每套系统的“提点”,恶性循环。
迄今为止,除了像赛力斯这样将自己完全交给华为的车企,其它主流车企大都在与华为的合作中无明显受益。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也是华为成为博世最大的阻碍。或许华为还要给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大家觉得呢?